教學生的日子也不算短了,最近突然有些感觸。
身為老師,我想應該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,而我也始終希望我能夠身體力行的公平對待每個孩子。
但是有些孩子,特別有禮貌的、特別用功的,總會容易得到老師稍稍多一些的偏心;
反之,不愛練琴的、喜歡頂嘴的、愛抱怨的,也總會讓我在上課前多做了一些心理準備才踏進教室。
最近有個孩子因為搬家的關係,沒辦法繼續來跟我上鋼琴課。
說實話,他不是個特別認真的孩子,但也還算得上聽話天真,
但是在敎他的這半年裡,一直覺得他對自己沒有自信,不願意嘗試新的挑戰,
上完課等媽媽來接的時間許多孩子都會拿起課外讀物看起書來,
而他就只是走來走去或者在門外看我上課,偶爾和別人講兩句話,卻怎樣都不願意靜下來看書。
直到這週上了他的最後一堂課,他拿出了一張貼紙送給我,
他說他很喜歡這張貼紙,因為他還有好多張,所以要送老師ㄧ張;
話還沒說完,手已經開始拆著自己鉛筆盒上的吊飾,說他自己很喜歡,也想要送給老師,
我連忙問他怎麼會有這個吊飾,他說是同學送他的。
貼紙我收下,而吊飾,當然,我請他自己留著了。
他小小聲的說,他告訴媽媽他想繼續學鋼琴,但是媽媽沒有回他話。
收完書包,他又小小聲的說,爸爸忘了把他做的卡片帶來了,是要給老師的卡片。
孩子對於要和他的第一個鋼琴老師分開,會有什麼樣的想法?
這個孩子的舉動讓我下課後深思了許久。
能學音樂的孩子家裡經濟狀況都算不錯,也幾乎都是雙薪家庭,
爸爸媽媽工作忙,孩子下了課就直接到安親班寫作業,
中間出來上個鋼琴課,下了課又回到安親班,直到爸媽下班才回家。
這是生活中的現實,也是舉目皆能見的常態,
這些孩子學了很多的才藝,失去了爸媽在日常生活中的陪伴。
我家有四個兄弟姐妹,還記得小時候,每週上鋼琴課,
媽媽都是陪在一旁,幫忙記著那個禮拜的功課,
回家後也每天督促我們練琴,現在想來,那是多麼幸福的孩子才能夠擁有的生活。
我想說的是,即使只是作為一個教導課外才藝的鋼琴老師,
我也能在孩子的人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,
適時的陪孩子說說話,聽聽他們講些在學校的趣事,
甚至大一點的孩子,聽聽他們在學習或生活上的煩惱,
然後偶爾給他們一些些"大人"的建議, 或者是以朋友的角度陪他們同仇敵愾一下,
就能給他們一點點額外的溫暖,孩子要的不過就是能陪他分享生活的人,
而我非常高興,這些孩子給了我機會扮演這個角色。
每個學期,總會遇到幾個孩子興致勃勃的問我幾月幾號有沒有空,
想邀請我參加學校的園遊會或運動會甚至才藝發表等活動,
縱然無法場場都參加,但我總是告訴他們,我會努力把事情排開然後出席。
因為,他們只會邀請他們認為重要的人去參加他們重視的活動。
而我,何其有幸能成為他們那個當下的重要他人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